近日,记者来到石门乡石门社区五组,看到当地村民在用机器填充“木屑大棒”,几个村民告诉记者,填充的“木屑大棒”叫菌棒,用来种植黑木耳,他们都是姚老板请来干活的。
村民口中的姚老板叫姚成,是石门乡昱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板。35岁的姚成是石门乡人,此前在外创业,2016年回乡创办了以黑木耳种植为主的昱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发展成了石门乡的龙头企业,带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心系乡亲回家创业
姚成高中毕业后就去广东打工,经过几年打拼才在广东建筑行业闯出一番名堂,可就在事业蒸蒸日上时,他选择了“归隐山林”,放弃了高额的收入,带着这些年的积蓄回乡创业。
姚成说:“我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也想为父老乡亲做点实事,我了解到betway必威体育官网大力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后,决定回乡发展。”
“通过市场调研,我发现黑木耳市场需求很大,并且石门的气候也比较适合种植黑木耳,我就决定走种植黑木耳这条路。”姚成说,“没几天,我就前往广州学习种植木耳技术,投资400余万元,流转土地300余亩,2016年正式成立昱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一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于2017年投产。”
遭遇天灾共渡难关
姚成的“木耳大计”轰轰烈烈地搞了起来,360多亩地种满了木耳,村民通过“租金+股金+薪金”模式入股,因此,干活的积极性相当高。
眼看黑木耳快要采摘了,姚成便打起了扩大生产规模的算盘,不料,一场大雪把5000余平米的生产车间、培植房和烘干房的彩钢大棚压垮了,菌田也被大雪覆盖,导致黑木耳产量只有7万多斤,姚成也因此心灰意冷了 。
“当时我的心都凉了半截,别说效益,连乡亲们的分红和工钱都发不起,怎么面对他们啊!没想到乡亲们第一时间不是来询问他们的分红之事,而是关心木耳基地的状况,冒着大雪和我一起前往菌田,抢救‘幸存’的木耳,帮助我恢复生产,没一个人提分红和工钱的事。”姚成说完,目光一直望着培植房里忙碌的工人,停顿了一会,姚成又说:“在我困难时期,乡亲们鼓励我、安慰我,也坚定了我继续搞下去的信心。”
受乡亲们的感染,姚成重拾信心,自筹资金,东拼西凑,并争取了无偿贷款30余万元,不仅把乡亲们的分成、工资补上了,还新建了优质彩钢大棚,添置了相关的设备设施。
“我们这的气候偏冷,所以应该把木耳的生长周期提前一个月,9月份开始下地,11月份就能收获。”姚成说。
经过这次改进后,木耳种植逐渐走上正轨,2018年进行了扩产,产出的黑木耳远销万州,重庆,宜昌等地,产值250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同时,也给当地村民增加了几十万的收入,让他们的腰包鼓了起来。
带动乡亲一起致富
黑木耳的生长周期是9——11月份,这3个月是用工高峰期,能够解决100名村民就近就业问题,平均每人每天至少能挣70元工钱,加上10%的固定分红和溢价过半的收益,每年能够拿到几万元不等的收入。“以前,我种地,辛苦不说收入还低,现在在黑木耳基地干活,轻松多了,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村民全银春说。
为帮助乡亲们持续增收,姚成一方面在木耳种植方面进行长远规划,聘请了两个技术员,分管生产和接种,控制合适的产量,预计今年的收入有300万元,申请绿色标识认证后,采用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确保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姚成考虑到木耳生长周期短,其他时间土地利用率低,村民的工作时间不稳定,他决定在木耳休种期种植蘑菇、天麻等作物,发挥土地利用率,让更多的村民们就近就业增收。
姚成说:“回乡创业的最大感触不是我自己挣了多少钱,而是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能带着父老乡亲们一起富起来,这也是我继续走下去的最大动力。”(实习生 刘超 刘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