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保 产业扶贫保 防贫返贫保
重庆构建“三保联动”保险扶贫体系
重庆日报讯 (记者 颜安)如何利用金融手段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建立健全脱贫不返贫的长效机制?7月14日,重庆日报记者在市扶贫办采访了解到,我市已构筑起精准脱贫保、产业扶贫保和防贫返贫保的“三保联动”保险体系,为165.9万贫困群众筑牢了“防火墙”。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保险扶贫有其独特的优势。”市扶贫办资金计划处处长周松表示,与财政补助相比,保险扶贫的优势在于提高扶贫对象精准性,放大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填补财政扶贫资金缺口;与社会保险相比,其优势在于提高扶贫对象精准性,扩大风险保障范围,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增强贫困人口“造血”能力;与民政救助相比,其优势则在于机制更具稳定性,放大民政救助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贫困人口“造血”能力。
正因为如此,我市高度重视保险扶贫工作,通过逐步探索,构筑起了精准脱贫保、产业扶贫保和防贫返贫保的“三保联动”保险体系。
“三种保险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互为补充。”周松表示。精准脱贫保的覆盖范围最为广泛,其参保对象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财政资金只需为贫困户每人每年缴纳100元保费,就能在意外伤害、大病补充、疾病身故、贫困户学生重大疾病、农房等5个方面为贫困群众提供保障。其中,因意外伤亡最高可获得5万元救助,住房因灾倒塌或损毁最高可获6万元赔付。
产业扶贫保旨在降低扶贫主导产业风险。近年来,我市在贫困地区发展起了不少扶贫主导产业,但受制于基础设施不完善、贫困户技术能力不足等,这些产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比较弱,因此我市在18个深度贫困乡镇试点了产业扶贫保,以户为单位,财政资金只需为每户每年提供200元保费,就能有效降低产业的风险。
而防贫返贫保则是针对农村“贫困边缘户”制定的一个险种,目的在于为达不到贫困线标准但生产生活相对困难、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村贫困边缘人群提供风险保障,是健全脱贫长效机制的有益尝试,今年在南川、巫溪和黔江3个区县进行试点。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三种保险投入运行后,很快就发挥了作用。今年4月,南川区神童镇村民毛德明因扑救山火意外身亡,尽管他不是建卡贫困户,但属于“贫困边缘户”,且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家中丧失经济来源后,很可能陷入贫困。因此,南川区扶贫办和相关保险公司很快为毛德明的法定受益人送去了赔偿金,缓解其家庭因为主要劳动力丧失带来的困境。
去年春,持续的低温造成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贫困户杨朝武、谭启华家中养殖的中蜂大面积死亡,保险公司在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后,很快便将赔偿金送到了两人手中,让他们免受经济损失,更加坚定了依靠中蜂养殖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数据最有说服力。以精准脱贫保为例,去年我市投入保费1.53亿元,全年共有18.8万人次获得赔偿1.55亿元,简单赔付率101.25%,今年上半年已赔付7454万元,在破解贫困群众因灾、因病、因学等致贫返贫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松表示,我市的保险扶贫体系还将不断健全完善:一方面,拓展领域,通过开展贷款保证保险、险资直投等模式,放大保险资金,最大限度把保险资金留在贫困地区;另一方面,完善功能,比如,目前我市的产业保险主要还是保生产,下一步将探索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从保自然风险扩展到保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