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日,在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两江基地乘用车工厂焊接车间整车线,机器人正在作业。记者 张锦辉 摄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重庆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
过去一年里,重庆“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谋划推动自身发展,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以“芯屏器核网”为代表的智能产业异军突起,全力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市经信委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重庆已有5.8万家工业企业复工复产,220万名产业工人返岗,110个工业投资新项目集中开工,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复工复产,绝大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我们欣喜地看到,大数据智能化主线绘就的渝企复工复产图景,充分显现出重庆区域经济的韧性和内生动力。大数据智能化,已成重庆努力发挥好“三个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智能化改造 机器人在复工复产中优势尽显
截至去年底,重庆共实施128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115个数字化车间和25个智能工厂
各类汽车零部件被自动化履带传输到各个操作台,工业机器人不停挥舞“手臂”加紧作业……4月3日,重庆日报记者在长安汽车渝北工厂看到,700多台机器人在生产流水线上有序忙碌着。在这里,每天有500多台新车完成组装下线。
机器“挑大梁”,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在长安汽车的复工复产中凸显巨大优势。
“通过智能化改造,我们工厂的自动化率达到92%,员工返岗率只要在40%以上,就可以正常开工。”该工厂负责人魏芳柱说。
在小康工业集团,也能看到类似场景——在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生产车间,1000多台智能机器人使关键工序实现了自动化。
事实上,虽然目前员工还没有全数返岗,但智能化生产线让小康工业的产品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均得到保障,企业自2月中旬复产以来,已收到不少汽车、发动机订单。
实施智能化改造后显现出的复产优势,在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中也有所体现。
“如果是前两年,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会更大。”鞍钢蒂森克虏伯(重庆)汽车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宝列说,过去生产线工人较多,很容易造成人员扎堆。
作为生产汽车用钢的制造企业,自2月中旬复产以来,该公司的钢材镀锌加工环节已由以前1人操作1台设备,升级为1人操作整条生产线,减轻了企业防疫压力。
在重庆电子产业“主战场”的西永微电园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英业达、惠普、纬创、翊宝等多家智能电子终端生产企业自2月中旬以来也已相继复工。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这些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特别是通过推进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企业在复产后很快恢复正常运营。
大数据技术 为有序复工和战“疫”提供信息化保障
2019年,全市企业运用大数据“上云”效果显著,“上云”比例和整合水平分别达到85.7%、50.7%,“上云”水平和信息系统整合率全国领先
用好大数据信息技术,让企业在复产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是重庆企业复工复产的另一亮点。
重庆恒伟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客户部员工李梅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她每个工作日上午8点半抵达位于渝北空港园区的公司大楼后,都会在手机上完成当天的“早课”——点击企业微信“员工报平安”程序,由系统自动读取位置定位,再点击确认身体状况、体温、行动轨迹及外出情况。不到9点,在该公司后台管理系统中,全公司500多名员工的“动态轨迹”都会全部完成上传。
“复工至今,所有员工必须每天打卡,及时上报活动轨迹和健康信息。”恒伟林汽车公司负责人说,利用大数据手段,公司能够及时掌握每名员工的“动态轨迹”,不仅便于开展疫情排查、管控,也为企业做好疫情管控、加快复工复产提供了参考。
随着企业陆续有序复工复产,每天打卡报平安,远程平台云办公等成为不少企业的“日常作业”。
“大家都到齐了,开始今天的会议。”自2月中旬复产以来,每天上午10点半,重庆天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IT课长李明洋,都会与部门员工进行视频会议。
受疫情影响,天实精工部分员工无法按时返岗,于是大家通过大数据平台以远程办公的方式“复工”。
“疫情期间人员不能扎堆,我们可以在大数据平台随时拉起音视频会议,非常高效。”李明洋说,以往大数据线上办公平台只是作为辅助功能进行使用,疫情暴发后,操作使用“远程办公”成为了企业员工的必备技能,避免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让高效安全在线办公成为可能。
员工春节期间去过哪些地方?有无感染风险?如果用传统的信函、电话等方法进行统计调查,不仅效率低还不够精确。
为此,重庆高新区建立大数据管理平台,让辖区内近千家企业、逾4万名员工在手机上填报、在线提交,从而高效准确掌握企业和员工的“动态轨迹”。
“不仅企业可通过平台及时提交复产申请,员工也可通过平台提交活动轨迹等信息,让企业在线就能够掌握员工基本情况,提高了复产复工申请效率和疫情防控保障。”入驻重庆高新区的杰斯比塑料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负责人易康说。
将大数据技术“派上用场”的还有江北区,他们联合中国移动重庆公司为复工企业制作“防疫复工申报服务平台”,加快复工复产进程。
特别是2月下旬“渝康码”上线后,作为市民健康出行、企业员工返岗的通行凭证,为企业有序复工和全市战“疫”提供了大数据信息化保障。
工业互联网 “上云、上平台”实现产销高效对接
截至去年底,全市集聚各类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81家,为4.7万家本地企业提供“上云、上平台”服务
偌大的厂房内,只有几名工人操控不同设备,生产线上机器正在流水作业……这是位于涪陵李渡工业园的重庆美心翼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复产的工作场景。
作为研发生产汽摩内燃机及压缩机曲轴产品的企业,美心翼申在复产后,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供应链协同,很快恢复正常生产状态。
“智能化升级不仅是对车间硬件设备升级,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样重要。”该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与国内智能制造服务供应商用友科技合作,美心翼申搭建了企业全流程信息化平台,实现大数据采集、流通和实时反应——比如生产线上需要采购哪些原料、每件产品处于哪个流程、每个订单完成得如何等报表内容,在平台系统中都一目了然,从而减少人员接触,让员工即便“零接触”也能照常保证生产。
工业互联网,让不少重庆企业实现了供应链优化和产供销高效连接,加速了企业复工复产进程。
春夏之交,正是青菜头的采挖季节。作为全国知名的榨菜生产企业,涪陵榨菜集团通过金蝶云星空产业互联网平台,远程对企业采购、物资、物流、生产、财务、流程等环节进行全面管控,实现了疫情防控下的有序生产。
金蝶软件重庆公司副总经理黎泽华介绍,通过该平台,涪陵榨菜2月7日就开始恢复销售业务,2月10日部分生产线复工生产,每天都有数十吨成品下线。而且销售人员还能够基于云平台跟进市场需求,组织销售、协调库房发运和物流跟踪。
据悉,疫情期间,我市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产品营销等全环节线上应用,推动一大批企业实现人员分散式复工复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数据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平均0.5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11.6%,增加值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为19.2%、25%
“芯屏器核网”产业加速补链成群,销售收入增长14%
2020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目标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工业投资增长7%,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
实施125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建100个数字化车间和10个智能工厂
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0家,“小巨人企业”20家,“隐形冠军”企业10家
资料来源:市经信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