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返乡创业的时代浪潮中,广袤的农村已成为一片热土,不少游子带着梦想和积蓄,踏上回家的旅程重耕故土。高阳镇建全村视力残疾人熊道发便是其中一位。
四月的柑橘林里花香四溢。初次见到熊道发时,他正指导工人对柑橘苗进行春季管护。“这种枝条,就要从根部全部剪掉,这次修枝要修出一个树形,以后的果子才挂得住。”熊道发讲起柑橘种植技术来头头是道。然而在2017年以前,他对柑橘种植一窍不通。从“门外汉”到技术骨干,从大都市到田间地头,熊道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门外汉”变技术骨干
返乡创业之前,熊道发在四川、浙江、重庆等地承包钢筋加工,2000年在浙江切割钢筋时不小心弄瞎了一只眼睛,被评定为四级伤残。2017年春节,一个偶然的机遇,让他踏上了返乡创业路。
“那时候这20公顷柑橘园由于缺乏管护杂草丛生,连柑橘树都看不到了。”提起当年见到这片沃土时的情景,熊道发记忆犹新,“我觉得很可惜,就想用多年的积蓄,把这片果园培育起来。”同年5月,熊道发与村里签订了协议,全身心投入到柑橘种植中。
光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种好柑橘,还得靠硬本事。熊道发很快就意识到,由于不懂管护技术,种植柑橘比其他人吃力得多。“技术上不能受制于人,我得重新回学校了。”下定决心的熊道发到五一技校进修学习了数月柑橘管护技术,每每听说哪个乡镇的果园产量高、管护技术好,他就立马去参观学习。回来后,他总结出别人的种植经验,在自己的果园里一株一株试验。就这样,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学习,熊道发果园里的柑橘苗焕发生机。他还被评为高阳镇的“柑橘种植技术骨干”。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学到技术后,熊道发便带着乡亲们在自家柑橘地里日复一日地忙活着。“我把摸索出来的管护经验全部教给在我这里务工的村民。只有把柑橘园管护好,以后才有好的效益。”熊道发告诉记者,经过精心管护,以前杂草丛生的果园“起死回生”,取而代之的是一株株长势良好的柑橘树。去年,果园里采收了几千斤柑橘,让熊道发和村民们吃下“定心丸”:“种柑橘,搞得!”今年年初,熊道发自筹资金,又补栽了3500余株幼苗,优化柑橘品种。“我还有一只眼睛看得见,双手能干活,我有信心把柑橘基地做到最好!”熊道发告诉记者。
种植经验有了,发展柑橘产业的信心足了,但困难还是接踵而至。夏季抗旱是柑橘管护最大的难题。这段时间,熊道发正带领工人们给柑橘安装抗旱设施,用水管从各个水池抽水来解决灌溉用水的难题。柑橘种植面积大,管护不能马虎,熊道发聘请了周边村民来果园里务工,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虽然目前整个柑橘园的收入仍然为零,但熊道发坚信,最多明后年,这20公顷柑橘就会丰收。投产后,产量预计有五六十吨,以现在柑橘的价格来算,年产值可以达到一两百万元。
父子二人“林下养鸡”
这边的柑橘园还未投产,另一边,熊道发又带着退伍转业回家的儿子谋划起第二产业。经过一番合计,父子二人一致决定要大胆摸索“林下养鸡”种养模式。圈地、建鸡棚,熊道发和儿子的肉鸡养殖就这样干了起来。他们先后购买了两批鸡苗,共计4000余只。熊道发说,鸡苗的品种是青脚鸡,属于土鸡的一种。由于是散养,它比普通肉鸡味道更鲜美。鸡苗吃的是粮食和青饲料,没有任何污染,品质更加放心。目前,熊道发家的第一批鸡苗足足有3.5至4公斤,即将出栏销售。
对于敢说敢干、乐观面对生活的熊道发来说,视力的缺陷早已遮挡不住他的致富梦。熊道发也早早谋划好了自家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把柑橘园管护好,争取早日投产,再把养鸡事业发展壮大,带领周边更多村民一起致富。
(记者 刘浮生 熊力毅 张瑾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