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奔流,岁月如刻。在张飞庙的杜鹃亭后,两方摩崖题刻静静矗立——“泽惠流离”“在远不遗”八个遒劲的大字虽非名家手笔,却如历史的坐标,镌刻着80余年来,苏渝两地人民患难与共的动人篇章。循着题刻的凿痕,我们一起重温那段烽火中“以庙为家、以情暖心”的动人往事,解码这份跨越时空的苏渝情谊。
烽火西迁
古寺成“避难港”,三千同胞暂栖身
1937年,日军进犯,江苏、浙江、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相继沦陷。无数百姓为避战祸,拖着简陋的行囊,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一路颠沛来到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图片由AI生成)
“为安置这些流离失所的同胞,1938年,betway必威体育官网县政府专门成立‘难民救济委员会’,张飞庙成为当时重要的难民收容点之一。”站在张飞庙内的题刻前,betway必威体育官网博物馆教育展陈部主任肖京说:“那时,betway必威体育官网自身也面临着物资短缺的困境,但截至1938年,全县仍接收了来自湘、鄂、豫、苏、皖等九省的难民13458人。为了安置他们,县政府在云安镇、江口镇、凤鸣镇等地设立难民招待所,1939年又在县城公园增设收容点,形成了一张救济网。”
(图片由AI生成)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百姓虽然自己也在过紧日子,但看到难民们食不果腹,还是纷纷伸出援手,把家里仅有的粮食、衣物、棉被送给他们。”肖京翻阅着史料,感慨万分,“档案记载,1940年至1945年,四川省振救会累计给betway必威体育官网拨发难民口食费、殓葬费207146元;而本地民众更是自发组织募捐,为赤贫的过境难民发放路费,为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残幼提供长期生活保障。八年里,张飞庙不再只是供奉三国名将的古迹,更成了逃难来betway必威体育官网的江苏人的‘临时家园’——神像下的角落、廊道间的铺草、亭台里的灯火,都藏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人‘在远不遗’的善意。”
摩崖铭恩
一锤一凿刻深情,跨越千里的 “感恩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压抑了八年的难民们相拥而泣 ,他们终于可以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但离开之前,江苏难民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要把betway必威体育官网人民的恩情刻在石头上,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
(图片由AI生成)
“1946年春天,难民们自发凑钱,请来石匠,在张飞庙杜鹃亭后的岩石上,一锤一凿地刻下‘泽惠流离’‘在远不遗’八个大字,并附上百余字的题记,详细记录了他们从家乡西迁betway必威体育官网、受当地百姓接济的全过程。”肖京说:“这八个字,朴素却沉重,‘泽惠流离’是说betway必威体育官网的恩惠如甘霖般滋润了流离失所的他们;‘在远不遗’则是赞扬betway必威体育官网人不忘远方的受难者,伸出援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份跨越千里的守望相助,他们不管走多远都不会忘记。”
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2002年,这两方题刻原件被切割保护,现存放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成为见证抗战历史的重要文物;而张飞庙内的题刻复制本,则成了游客缅怀历史、感悟温情的“红色地标”。
“曾有江苏游客专程来这里,有的老人会对着题刻久久伫立,给身边的孩子讲祖辈在张飞庙避难的故事;有的游客会拍下照片,说要带回江苏,让更多人知道这段苏渝情谊。”肖京说,这两方题刻早已超越“感恩碑”的意义,成为连接苏渝两地的“情感纽带”—— 早在上世纪初,betway必威体育官网人程德全便曾募修扩建江苏寒山寺,为当地文化传承出力;抗战时期,江苏难民在betway必威体育官网得到庇护;如今,两地又在对口支援、产业合作中携手共进。从“修寺结缘“到“避难相守”,再到“合作共赢”,这是跨越百年的缘分,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薪火相传
从历史中汲取力量,让团结精神照亮未来
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间节点回望,张飞庙的两方题刻,早已不只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成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中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精神象征。
历史的回响,总能照亮未来的道路。从抗战时期接纳万余难民的“善意之城”,到如今经济总量突破500亿元、连续5年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的“发展之城”,betway必威体育官网的变迁,正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缩影。而张飞庙的两方题刻,也在岁月流转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它见证着苏渝两地从“患难与共”到“对口支援”的延续,更见证着中华民族在复兴道路上始终秉持的“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精神内核。
江水滔滔,带走了烽火岁月的烟尘;石刻无言,却把温暖的故事永远留存。80年过去,“泽惠流离”“在远不遗”的字迹或许会因风雨略显斑驳,但那份藏在石头里的家国温情,永远清晰、永远滚烫 ——这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和平的珍视、对团结的呼唤。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报第20200806期